順產過程中因會陰撕裂傷,或是會陰側切留下會陰傷口在所難免。自然分娩產后并發癥較少,相對復原速度要比剖腹產來得快,但因會陰傷口處特殊部位,于尿道口、陰道口、肛門交匯處,容易發生血腫、感染、發炎、再次裂開等問題。
分娩后,正常情況下,特別是產后3周內,子宮要排出惡露,陰道、子宮頸、外陰及子宮內創面尚未愈合,外陰及肛門周圍常有血跡穢濁,如果新媽媽不懂得如何護理傷口,保持外陰清潔、再因產后某些特殊情況很易發生傷口不愈,那會給新媽媽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新媽媽應在傷口護理上特別注意。
1、心理護理
首先應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很多產婦因為怕傷口疼痛而懼怕下床活動,應當鼓勵新媽媽們動起來,促進惡露排出。
2、保持會陰清潔
勤換衛生巾,避免惡露濕透,讓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生巾上將會很難愈合。每天要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尤其每次便后更要洗。臨床護理觀察對比后發現,使用溫開水護理會陰較其他消毒液護理會陰的感染率低,且溫開水是最溫和的機械刺激,用溫開水沖洗會陰,不僅能達到清凈會陰區的作用,而且不破壞會陰的自身防御功能,溫開水成本低,配置簡單方便,水溫根據個體差異而定,一般38℃,溫熱也可促使淺表炎癥的消撒局限,減少疼痛。
3、防止會陰傷口裂開
若傷口縫合后2-3天發生便秘時,不可用力擴張會陰部,可用開塞露或液體石蠟潤滑,平時做下蹲用力動作時要盡量輕柔,若是會陰左側切開,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錯開,防止傷口裂開。
4、避免傷口發生血腫
行會陰左側切開縫合術后的產婦,在產后最初幾天,產婦應采取右側臥位,促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不致內積而形成血腫,影響愈合,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待4-5日后傷口長得較為牢固且惡露較少時便可采取左右輪換臥位。如產后1-2日傷口出現疼痛,且愈來愈劇,新媽媽們要留意了,應告知醫護人員檢查傷口是否發生血腫。
5、康復教育
雖然陰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但畢竟是經過擠壓撕裂,陰道中的肌肉都會受到相對的損傷,所以就需要產婦順產后要多做縮肛運動(每次收縮收緊肛門5秒后放松,反復進行15分鐘,每日三次),有助于盆底肌肉功能恢復,陰道肌肉功能恢復,還可以防止子宮脫垂,陰道膨出、松弛,促進盆底組織、會陰組織及產道恢復。
6、飲食宣教
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牛肉、魚、蝦等高蛋白的食物,促進傷口的愈合,葷素搭配,飲食均衡。產后傷口護理不容忽視!護理會陰是預防感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