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情和藥物性質的不同,中藥的正確吃法和時間可大致分為飯前服、飯后服、空腹服、睡前服,具體如下
:
1. 飯前服:通常是指在飯前30~60分鐘時服用。當病變部位在胸腹以下,如肝、腎等部位的疾病,應飯前服用,可以使藥性盡快到達病變部位。對于補益之性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參苓白術散等,也應在飯前服用,因為胃腸排空時,藥物能盡快通過胃到達腸道,進而被腸道吸收發揮作用,不會受到胃內食物的影響從而影響藥物療效。
2. 飯后服:通常是指在飯后15~30分鐘時服用。當病變部位在胸腹以上,如心、肺、胃脘等,飯后服藥可使藥物在人體上半部分發揮作用。對腸胃有刺激性以及苦寒傷胃的藥物,也應在飯后服用,在胃內食物的稀釋下,可以減少這些藥物對于胃腸黏膜的刺激作用。
3. 空腹服:如具有滋補作用的藥物,建議在早晨空腹服用,可使人體充分吸收。驅蟲藥也宜空腹服用,可以使藥物直接進入腸道被寄生蟲吞食,從而起到較好的驅蟲作用。能夠瀉下的藥物也適合空腹服用,可以使藥物保持較高的濃度到達腸胃發揮作用。
4. 睡前服:通常是指在睡前15~30分鐘時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如酸棗仁湯、朱砂安神丸等,適宜睡前服。
總之,中藥的正確吃法和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需要根據個人病情和醫生的建議來確定。在服用中藥期間,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藥效。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