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男性不育?男性不育癥是指由于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一般把婚后同居2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未懷孕,稱為不育癥。發生率為20%左右。其中單屬女方因素約為40%,單純男方因素約為10%,男女共有約30%。
1、男性不育也有“蛛絲馬跡”
男性不育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遺傳、性激素異常、精索靜脈曲張、生殖道感染、隱睪、不良生活習慣及外界污染等幾個方面。男性若知道一些簡單的生育知識和自測方法,就能進行有效自查。
如果沿精索自上而下輕輕觸摸,發現陰囊內有大團的蚯蚓狀柔軟迂曲的團塊,那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精索靜脈曲張。它會使睪丸溫度上升,靜脈血的淤滯影響了睪丸代謝,從而干擾生精,造成精液質量下降。
若有睪丸腫脹、疼痛,緩解后睪丸逐漸縮小,則可能是睪丸扭轉或睪丸炎癥后損傷性萎縮。這往往伴隨生精細胞的不可逆損傷。如果睪丸未能降入陰囊而滯留于腹腔內,稱為隱睪癥。腹腔內過高的溫度不利于精子的產生,睪丸惡變風險也大大增加。
觀察精液也可以部分反應生育能力。正常精液為灰白色或略帶黃色。如果出現粉色、紅色,則為血性精液。正常精液量為2—6毫升,多于7毫升則為過多,不但精子密度會變低,還容易從女性陰道中流出,致使精子總數降低。如果精液總量少于2毫升,則為精液量少,1毫升以下屬于過少,極易導致不育。一般精液射出后,15—30分鐘會變為液體,如果超過30分鐘仍不能改變形態,在臨床上叫做精液不液化,也是不育的誘因。
2、引起男性不育癥的常見原因是什么?
(1)感染
附睪、輸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等生殖器管的炎癥均會影響性精子的運動能力和睪丸的生性精功能。這包括造成感染的微生物直接對精子和睪丸的損害,感染時精漿pH值的變化,炎癥時大量的白細胞(WBC)本身及其釋放的炎癥介質均會降低精子的活力,抑制睪丸的生精功能。
(2)內分泌異常
垂體分泌產生的FSH和LH是睪丸產生精子的啟動劑和維持劑,當各種原因引起的FSH或LH過低時會造成睪丸生精功能低下。
(3)靜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會導致陰囊局部溫度過高、微循環障礙、營養降低、氧分壓下降和營養成分供給缺乏均會影響性精子活力(率)和睪丸的生精功能。
(4)免疫因素
抗精子抗體會附著于精子的尾部造成精子的活力或活率下降。
(5)先天性因素
常見的克氏征、Kallmann綜合征,近來的研究發現在Y染色體上決定精子生成的基因片段分為AZFa 、AZFb、AZFc三個主要片段,當某一片段缺失時會造成無精癥、重度少精癥。
(6)營養因素
生精所需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A、E、葉酸缺乏均會造成少、弱精癥。
(7)環境因素
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大量酗酒,長期接觸高溫,從事放射,接觸化學毒物職業者易發生生精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