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天氣轉涼,于吃貨而言又多了一個吃東西的理由,因為冬季是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雖然根據天人相應的中醫理論,時臟對應,冬季屬腎,但慢性肝病患者也要趕上進補的隊伍,只是進補要因病、因人、因癥而異。
慢性肝病冬季進補原則
1、急性期主要清化濕熱、通利肝膽、解毒消炎,不宜進食補膏、補品之類。
2、進入慢性穩定期或肝纖維化期,則可標本兼顧,標即癥狀如肝區不適、面色萎黃或黧黑、飲食減退、乏力神疲等,即可疏肝理氣、通調經脈治標,也可益氣養血、補腎健脾治本。
3、假若病程長而致肝纖維化或硬化,還可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消腫,補膏方可依此配制。
4、大三陽、小三陽、DNA陽性能否進食膏滋方,答案是只要肝功能正常,非急性期就可服食。
肝病患者不宜吃羊肉滋補
很多人喜歡在冬季進補,比如人參、蟲草、鹿茸等名貴滋補中藥,以及海參、鮑魚、羊肉、牛肉等補益食物,其中羊肉就有著很好的補益功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可見,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后或產后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于冬季食用。
但是,對于患有肝病的人來說,均不宜食羊肉因為羊肉甘溫而大熱,民間稱為“發食”,加上羊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等,食后肝臟不能完全將其分解吸收,還可使肝臟病復發,或加重病情。
除了羊肉,火鍋和未完全烹制熟的食物均不宜食用。因為火鍋以麻辣燙為特點,容易刺激胃、食管粘膜,臨床中經常見到部分慢性肝病病人吃火鍋后,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