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
- 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
-
參與醫生
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楊紅波 主任醫師

關節脫位俗稱脫臼,是組成關節的各骨關節面,失去正常的生理對合,多發生在肩、肘、髖等活動范圍大的關節,病因可以分為外傷性、病理性,先天性。脫位的程度分為完全脫位,不完全脫位。按脫位時間分急性脫位2-3周內,超過三周陳舊性脫位。治療原則為:早期復位、有效的固定和積極的功能鍛煉。復位包括手法復位和手術切開復位,手法復位在適當的麻醉下進行,需要達到解剖復位。切開復位一般在手法復位失敗后;關節腔內有骨折碎片;軟組織的嵌頓影響復位;脫位合并血管神經損傷和明顯移位的骨折;陳舊性骨折手法復位失敗等情況下進行。復位以后及時正確地固定是保證軟組織損傷修復和防止再脫位的重要措施。復位后關節應固定于穩定位置三周左右,陳舊性脫位固定時間適當延長。固定期進行關節周圍肌肉鍛煉,解除固定后進行關節被動活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