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急性乙肝
-
參與醫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閻文昭 副主任醫師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分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感染超過半年以上,急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感染人體以后,在半年之內得到清除。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成年人通過某種途徑,比如血液、體液接觸,還有不潔的針刺、外科手術,造成病毒感染人體。在潛伏期1-3個月以后,肝炎發生急性發作。病人表現為乏力、納差、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膩以及眼黃、尿黃的癥狀。檢查肝功能,肝臟出現極大損害,表現為轉氨酶的劇烈升高,甚至部分病人會出現膽紅素升高,說明是急性的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對人體有很大危害,如果病人不能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會發展成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確診急性乙型肝炎后,需要積極、及時到相應的專科醫院就診,及時治療,恢復肝功能。大多數的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通常可以得到徹底的清除的。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