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血清IgM升高見于哪些情況,有什么意義
- 血清IgM升高見于哪些情況,有什么意義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免疫球蛋白M也就是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臟和淋巴結中的漿細胞分泌合成,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以五聚體的形式存在,占血清總免疫球蛋白的5%-10%。血清IgM升高主要見于巨球蛋白血癥、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某些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梅毒、黑熱病、傷寒、弓形體病、乙型腦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以及急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膽汁性肝硬化、隱匿性肝硬化等。臍帶血中IgM升高見于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梅毒、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單純皰疹、弓形體等宮內感染等。IgM具有強大的殺菌、激活補體、免疫調理和凝集的作用,也參與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應的病理過程,它也是接觸抗原首先發生反應的第一抗體,脾臟是IgM的最大生產者,因其分子量極大,因此在抗原凝集反應中非常有效。在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早期階段,IgG尚不充足,此時主要由IgM來發揮清除病原的作用,同時為初次遭遇外來抗原后,最早回應出現的循環性抗體,但IgM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因清除作用迅速下降,因此IgM通常可當做急性感染的指標。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