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血清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測定陽性什么意思
- 血清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測定陽性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曹雪霞 副主任醫師

血清的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陽性,一般用來診斷1型糖尿病。因為在機體內的很多抗體,包括胰島素自身的抗體(IAA),抗胰島細胞的抗體(ICA),有時在體內存在的時間會比較短,比如可能3-5年或7-8年基本上就消失了,因為免疫系統已經消除。但谷氨酸脫羧酶的抗體在體內可能持續的時間會比較久,所以如果糖尿病跟自身免疫有關系,則相比較而言,谷氨酸脫羧酶的抗體可能會經過了10年、20年,甚至于30年仍然能夠測得到,但是其他的抗體就測不到。所以一般用谷氨酸脫羧酶的抗體,來反映患者是否是自身免疫性導致的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成人遲發1型糖尿病,血中的抗體濃度就會比較高,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比較久。有的時候可能在臨床中,為了鑒別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會進行抗谷氨酸脫羧酶的抗體的檢測。尤其是針對一部分成人遲發的1型糖尿病,是機體內自身免疫參與的糖尿病,此時患者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可能會是陽性。但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與遺傳、免疫、環境因素有很大關系,所以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多抗體是陽性,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但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谷氨酸脫羧酶的抗體是陰性。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