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篇
早在古埃及、希臘和羅馬時代,已經有女性使用一些帶紅色的礦物或植物色素抹在面頰和涂在嘴唇上,以達到美容的目的。而在我國,早在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在其《洛神賦》中就以“丹唇外朗,皓齒內鮮……”的佳句來形容女性之美。到了唐朝,女性已懂得采用天然色素來美化唇部。
20世紀初以前,人們一般將黃瓜泥和玫瑰花汁調和制成液狀或膏狀的唇膏,裝在盒子內備用,但使用和保存都遠遠沒有現在那么方便。直至1917年,以油脂和蠟制成的圓柱形、以旋進式包裝的唇膏面世,由于使用和保存均十分方便,大受歡迎。1938年,用貂鼠毛做成的唇掃開始流行起來,可以勾勒清晰的唇型,突出嘴唇豐滿的輪廓。
早期的唇膏一直使用胭脂紅作主要色素,約在20世紀20年代初,合成色素酸性曙紅(Eosin)研制成功,才替代了胭脂紅,作為唇膏主要色素并一直使用至今。從本世紀初到70年代,唇膏都是以正紅色為主,后來逐漸變得色彩繽紛,除了紅色以外,還出現了棕色、藍色、淺綠等不同的顏色系列。
內蘊篇
唇膏的主要成分是蠟,如:木蠟、脫臭蜂蠟、微晶蠟、水燭樹蠟、巴西棕櫚蠟等,以定型為圓柱狀。當然,如果完全是蠟的話,唇膏涂在嘴唇上的感覺是很不舒服的,所以人們又往里面添加了很多油份,包括天然油份—植物性的如棕櫚油、大豆油;動物性的如深海鯊魚肝油、羊毛脂等。含天然油份的唇膏涂起來比較薄貼舒適,但很不穩定,因此要混合礦物油,比如凡士林、液體石蠟等。
由于唇膏里含有大量油脂,尤其是一些高檔唇膏,含有更多的、不穩定的動植物天然油脂,很容易氧化后發出異味,所以唇膏中會含有具雙重作用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一方面保護唇膏中的油脂不被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您的唇部皮膚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保存篇
為了追求唇膏本身柔滑滋潤的特質,唇膏的主要成分是蠟和油脂的混合物,所以在保存上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度。一般的唇膏在攝氏60℃以上就會變軟,70℃以上甚至會融化。因此要避免長時間把唇膏放在高溫的環境下。如果您買了一支心儀已久、價格不菲的名牌唇膏,請一定要精心保管。
誤區篇
由于唇膏直接涂在嘴唇上,最易隨著唾液或食物進入體內,所以有人擔心使用唇膏會否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實際上,唇膏是無毒、無刺激性的。因為嘴唇與口腔內的粘膜相連,對外來刺激相當敏感,如接觸到香料中的醛和酮類成分可能會引起水泡或發炎,故唇膏中使用的色素及香料都是食品級的,而食品香料具自然、清新的氣味,長期使用對人體無害。
在中國,每一種唇膏在生產之前都必須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批,以獲取相關的“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大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通過合法途徑銷售的正規產品(假冒偽劣產品除外),都經過國家質量檢驗和衛生檢驗,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新貴篇
1996年,日本推出了一種風行東南亞的不粘杯唇膏,含有更多的蠟,還有海藻膠之類的高分子聚合物。特點是涂在嘴唇上以后,表面干燥且沒有黏性。也許您在使用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體會,一是不容易涂上去,如同不容易粘在杯子上一樣,也不容易涂在嘴唇上;二是涂上去以后不太舒服,像是糊了一層硬硬的殼,干燥而無光澤。這種唇膏雖然省卻了飯后補妝的麻煩,但卻多少犧牲了唇膏涂在嘴唇上的薄貼感和舒適性。
另一種當前流行的趨勢是保濕型唇膏。它突破了一般唇膏以蠟和油脂為主要成分的傳統,采用先進的乳化技術,加入了甘油等水溶性的保濕成分,令唇膏使用起來倍感柔滑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