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現在有很多人從醫院藥房或藥店買回中藥后,不知該加多少水煎藥,水量不是多就是少。加水太多,則延長了藥物煎熬時間,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失去固有的療效,況且藥液太多,病人不能全都喝下;而水太少則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煎干、煎糊。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掌握水量呢?
一般來說,其水量應以藥液沸騰時高出藥面一橫指為宜,但也不可拘泥,用水的多少應根據藥物種類來確定。藥師認為,屬于調理、滋補一類的藥物頭煎需加水700~1000ml,二煎400~500ml;解表類中藥頭煎需加水400~600ml,二煎250~300ml;一般藥物頭煎需加水500~700ml,二煎300~350ml。
此外,還應當根據醫師處方中的用藥量來確定。有時醫生根據病情開出的處方劑量大,一劑藥多達二十味以上;再如夏枯草、金錢草、魚腥草、竹茹、通草、燈心草等應特別考慮它們吸水性強的特點,這類藥常可選下列加水法:1.將一劑藥中劑量大的草藥另行煎熬,棄渣取湯,然后用其藥汁煎熬其他藥物。2.將需水量大與需水量小的藥物分煎,各濾其汁.再混合煎熬濃縮。3.將全部中藥合在一起煎,煎上2~3次,每次煎取約300ml藥汁將雜質濾掉后混合在一起續煎,濃縮至300ml左右服用。前二種方法適宜于一個處方中只有少數幾味大劑量藥物的情況,后一種方法則適用于普遍都是大劑量藥物的方劑。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煎藥時不宜頻頻加水,這不利于藥物的分解。若藥物吸水膨脹,水被吸盡,可酌情加點開水。煎熬需水量較大的草藥,最好事先有準備地多加一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