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這似乎不該成為問題,按傳統方法,就是把中藥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然后用文火慢慢煎熬。倒出頭道煎藥汁后,再用冷水浸泡4~5個小時,之后再用文火煎熬一段時間,倒出二道煎藥汁。
可是煎中藥時,存在3個有關衛生的問題:一是中藥在采集和制作過程中易混入雜質。二是某些中藥可能含鉛、汞、硫等。有關部門曾對鉛超標的茶葉進行過試驗,發現沖泡的茶汁中沒有鉛,如浸泡超過1小時,鉛被浸出,茶汁中會含有超過飲用水標準的鉛,這對煎中藥也有借鑒作用。三是“千滾水”的把握問題。
我建議對傳統煎中藥的方法進行一些改進:首先,煎中藥采用純凈水,因為普通自來水中含有余氯,在水沸時,中藥會與水中的有機物質產生反應,生成致癌物質三氯甲烷,中藥熬制時間越長,生成越多。入鍋以前,先用純凈水將黃芪、丹參淘洗幾次,這樣可清除不少表面的雜質,然后再用沸水煮,片刻后,表面會浮起一層泡沫狀物質,此時應迅速用湯匙把這一層臟物清除掉,然后再改用小火煎熬稍長一些時間,倒出頭道煎藥汁,之后,泡一會兒,再用沸水煎熬稍長一些時間,倒出二道煎藥汁,保暖備用,并倒棄藥渣。
用這樣的方法煎中藥有幾個好處:一是解決了“千滾水”的難題,二是可除掉很多雜質,三是可避免鉛等重金屬的危害,四是不會使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損失,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
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張國喜教授點評:1.煎煮中藥不必使用純凈水,但一定要用清潔水,如自來水、井水、泉水等均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余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數小時,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2.清潔中藥飲片也不必使用純凈水,用清潔水即可,只需將中藥飲片清洗2至3次,以去除雜質。3.煎煮中藥前,要對中藥飲片進行浸泡,但不必浸泡時間過長。一般情況下,冬季為40至50分鐘,夏季半個小時以上就可以了。頭次煎后不必用冷水泡,加水直接煎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