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今年夏天又濕又熱,開空調的時間也比往年長,大家往往是在室外揮汗如雨、進屋后又瑟瑟發抖,因此感冒的人很多。夏季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所以治療時首選中成藥。
受涼后感冒要解表散寒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感冒的季節性。冬春季節的感冒多由“寒邪”引起,春夏、夏秋之交的感冒多由“風熱邪”引起。到了盛夏季節,人們由于大量使用空調、風扇,常會感受“寒濕邪”,中醫叫“陰暑”;而工作環境悶熱或長期從事戶外作業者,常會感受“暑熱邪”,中醫叫“熱傷風”,這兩者雖然都屬暑濕感冒,但治療上有所區別。
病例一:張先生,吃冷飲過多,室內空調溫度較低,午睡后出現發熱無汗、頭沉暈、惡心、口淡口黏、胸悶、惡心嘔吐、厭食油膩、腹痛腹瀉就診,診斷為“陰暑”。
這樣的病人多是外感寒濕偏重,內有濕邪困阻脾胃所致。
治療上:應解表散寒,化濕和胃。藥物可以用十滴水、藿香正氣軟膠囊。或者用藿香、佩蘭各5克,薄荷2克代茶飲。
熱邪入侵應清暑化濕
“熱傷風”,從字面上看,好像是“受熱”引起的感冒,其實,這類病人通常是體內存有郁熱,然后受了風邪。發病的原因,一是夏季氣候炎熱,體內過多的熱量散發不出來;二是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情志化火;三是過食辛辣燥熱食物;再加上飲食生活欠規律,造成抵抗力下降,當吹風、著涼后,潛伏在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導致“熱傷風”發生。在夏季感冒中,“熱傷風”較“陰暑”為多。
病例二:陳女士,加班一天,辦公室里比較悶熱,夜間吹空調后出現發熱,出汗多但是汗出熱不退,沒有寒冷的感覺,乏力,咽喉紅腫疼痛、鼻塞、流稠鼻涕,診斷為“熱傷風”。
治療上:清暑化濕,散郁解毒。藥物可以用銀翹解毒片或雙黃連口服液等。家庭自療可以用白菊花、白扁豆花各15克,金銀花20克煎水代茶飲。
中暑用藥需開竅醒神
需要提醒的是,“熱傷風”和平時所說的“中暑”、“上火”也有區別。中暑是由于天氣過熱或暴露在悶熱的環境中,暑邪直接侵犯人體的內臟,出現突然昏厥、大汗淋漓、心慌、眼黑的情況,甚至有暈倒虛脫的表現。治療應重在開竅醒神,可以用仁丹或者藿香正氣。
而“上火”是體內郁熱所致,沒有感受外邪,表現在嗓子疼、口干咽燥、便秘、痤瘡等。治療應瀉火通便,調整人體的內環境,可以選用牛黃解毒丸(片)等。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對夏季感冒用藥有了初步認識,需要注意的是,若自行用藥兩三天癥狀仍不緩解,應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