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六神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由牛黃、珍珠、蟾酥、明雄黃、麝香、冰片6味藥配制而成,因其功效神速而顯著,故得名“六神丸”。別看六神丸顆粒細小,卻有著強大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特別對小兒咽喉腫痛、喉痹失音、口舌糜爛、牙痛、流行性腮腺炎有獨到之功效。
六神丸功效卓著,用法也很講究。應用時需辨明癥候屬性,因證施治才能發揮其療效。若外邪束肺郁而發熱,或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或肝氣郁結之咽喉疼癥,不宜用本藥。若遇氣血虛衰、脾胃不足之體質即使患熱毒之癥,亦不宜用本藥。
目前在給兒童服用六神丸時存在以下誤區:
一、藥量隨意變更,用量過大。
六神丸的用量,是經過反復試驗分析確定的,量多量少不可隨意變更。六神丸中明雄黃是有毒的砷化物,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發生慢性砷中毒,致肝、腎損害,皮膚嚴重角化、皸裂、色素沉著。此外,還能抑制酶的活性,若與酶制劑、亞鐵鹽、亞硝酸鹽等西藥同服,可發生化學反應,降低療效,增加對身體的損害。六神丸中的蟾酥是癩蛤蟆(蟾蜍)的毒液,服用過量可引起中毒。中毒輕者,可有胸悶、心悸、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口唇及四肢麻木,重者則可致驚厥、呼吸淺慢、口唇青紫、四肢冰冷、血壓和體溫下降,甚至脫水、休克而危及生命。
二、在口中含化時間過久。
六神丸中所含蟾酥有局部麻醉的作用,如果在口中含化時間過久,有導致軟腭局部神經損害之可能。故切忌用量過大、含化時間過長。
通常正確的用法和用量是:小兒1歲每次服1丸,2歲每次服2丸,3歲每次服3~4丸,4~8歲每次服5~6 丸,9~15歲每次服8丸。以上均為每日2次,重癥可3次。治口腔及咽喉疾病均應在口中含化后再溫開水送下。外用時,取藥10丸,用溫開水或少許米醋溶成糊狀涂搽患處,每日數次。
此外,六神丸會產生過敏反應,嚴重的可出現休克,喉頭水腫,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嬰幼兒服用過量,皮膚會出現風團紅斑,甚至驚厥、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呼吸急促等中毒癥狀。可見,小兒服用六神丸在用量用法上是不可大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