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一項統計表明,國內市場90%的藥物都沒有兒童劑型。有資料顯示,我國患病兒童占總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生產兒童用藥的專業廠家卻寥寥無幾。有關專家認為,兒童用藥市場亟待受到重視。
廣州市兒童醫院專家說,一些藥物不適合兒童使用,但家長往往沒有這方面的常識,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擅自使用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例如在使用解熱鎮痛藥時,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兒童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紫癜;新生兒使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內形成黏膜糜爛;感冒通可造成兒童血尿。超量或過長時間給孩子用藥特別是一些氨基糖甙類藥物和解熱鎮痛藥,使用不慎可導致兒童聽力、注意力和生長受影響;四環素可引起牙釉質發育不良和牙齒著色變黃;諾氟沙星可引起負重骨關節組織的損傷、抑制骨骼生長;慶大霉素可致兒童永久性耳聾及腎臟損害;新生兒使用氯霉素和磺胺類可引起灰嬰綜合癥和溶血。
有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由于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耳聾,其中95%以上用的是氨基糖甙類藥物。而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元勝日前在一個公開場合透露,由于濫用青霉素,目前國內兒童的呼吸系統疾病對青霉素的耐藥性達到17%,廣州市兒童的該項耐藥性更高達50%。 據介紹,兒童用藥受“冷落”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兒童藥品的開發周期較長,利潤較低,不少制藥企業不愿意生產;二是臨床研究上對兒童的一些病癥、相應的服藥劑量等缺乏有針對性的、可供查詢的資料,研發成為一大難題;三是兒童用藥由于生產的批量小、批次多、工藝相對復雜,造成生產成本較高;四是研制的新藥在臨床試驗中需要有志愿者配合,但在兒童藥品的開發中,尋找兒童受試者往往比較困難。
國內藥企放棄兒童用藥市場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這個保守估計達幾百億元的市場絕大部分被外企占領。面對感冒、解熱鎮痛、保健問題,家長們的選擇都是“兒童百服寧”、“法國合生元”、“兒童善存片”等等。包括惠氏、施貴寶在內的生產這些藥品的外企也承認,由于國內藥廠“拱手相讓”,他們得以迅速地占領市場,而且他們很看好兒童用藥市場,相信其對在華銷售業績會有相當的幫助。
廣州諾貝華樂公司總經理許守良表示,國內企業應該重視兒童用藥的研發生產,眼光要長遠一些,否則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年幾百億元被外企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