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糖尿病人患抑郁癥是正常人的3倍
50歲的王女士,過去一直性格開朗,還常參加社區文藝表演。自她患上糖尿病后,精神狀態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本話多愛笑的她,現在則經常沉默無語,有時情緒低落,有時焦慮不安,也不愿外出活動,還伴有嚴重的失眠癥。到醫院檢查,醫生的診斷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癥。
臨床上,抑郁癥已成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據國外文獻報道,2型糖尿病病人有60%-75%伴有抑郁情緒,其中10%-35%為重度抑郁。糖尿病病人中患抑郁癥者是正常人的3倍。
相關鏈接:精神抑郁可導致不孕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容易被人忽視,人們總以為病人只是一般的“情緒不好”,無需治療。只有當發展為嚴重抑郁、出現自殘自殺現象時,才引起重視。
糖尿病為何易合并抑郁癥
糖尿病伴發抑郁癥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綜合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抑郁癥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病程長、痛苦多、血糖易波動、生活質量降低;
2、由于易發生并發癥,患者易產生恐懼、悲觀及焦慮情緒;
3、長期治療、花費高,導致經濟負擔重;
4、長期飲食控制,頻繁血糖監測使病人厭煩。
其中,太多的飲食禁忌、過高的藥費開支、出現嚴重并發癥等,是糖尿病患者伴發抑郁癥的最重要原因。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危害
糖尿病并發抑郁癥比單獨糖尿病,或單獨抑郁癥的危險更大。原因是抑郁狀況與糖尿病會相互作用,相互加重。
--------------------------------------------------------------------------------
糖尿病會給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發展的最終趨勢多會引起其他重要臟器和組織(如腎、心、血管、眼等)的并發癥,不少患者由此常會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這種不良情緒可引起人體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兒茶酚胺過量分泌以及脂類代謝紊亂等,不僅使血糖升高,治療的依從性下降,還可加速心、腎方面的并發癥的發生,對病情和預后都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反過來,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會導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觀等,加重患者的精神抑郁。嚴重的抑郁癥除易致糖尿病病情失控外,還會引起悲觀、絕望,走上自殘自殺之路。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防治原則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是可以防治的。一般說來,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心理療法和藥物治療。
1、自我調適。患者要學會精神調適,心境要放寬,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及適量的運動鍛煉,這有助于改善心情。
2、心理疏導。醫生對病人要多疏導,進行科學的心理輔導。患者也可參加一些糖尿病專題講座,了解糖尿病并發癥的基本常識及應對措施,糾正錯誤認識及不良行為。
3、藥物治療。患者出現中重度抑郁時,應給予必要的抗抑郁藥及抗焦慮藥治療,但藥物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有哪些表現
糖尿病并發抑郁癥與一般抑郁癥的表現是相同的。主要包括:
?情緒低落,一般以“晨重夕輕”為特點;
?思維遲緩,即記憶降低、大腦反應慢等;
?活動減少,不愿參加社交活動,常喜獨處;
?常有焦慮、內疚感(擔心給家庭增加負擔);
?睡眠障礙,以早醒為其典型表現;
?多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軀體癥狀;
?有自暴自棄、厭世或自殺心理或行為;?性欲明顯減退。
有上述3項或3項以上癥狀表現者,極可能已并發抑郁癥,應引起重視,最好及時到醫院心理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