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常見癥狀
1.水腫輕重不一,輕者僅僅表現為面浮或足腫,重者可出現全身高度水腫,均為凹陷性水腫。甚至出現胸腔及腹腔積液。
2.乏力患者常自覺四肢無力,有明顯的疲乏感。
3.腰酸痛 一般自覺腰部酸困不適,或有痛感。
4.小便異常 或尿少,或夜尿多,一般均可出現尿中泡沫增多。
5.貧血及營養不良 可見面色蒼白、口唇無華等貧血貌。
常用中成藥
依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將本病分為以下4型治療。
1.脾腎陽虛型 癥見一身悉腫,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長,夜尿多,面色白(加光)白,形寒畏冷,四肢不溫,脈沉濡軟,舌胖大質淡,苔白滑潤。此型多見于病情遷延日久不愈者。
治宜:補脾益胃,溫陽行水。
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濟生腎氣丸、附子理中丸等。
2.肝腎陰虛型 可見下肢或面部浮腫,伴見口燥咽干,心煩易怒,五心煩熱,或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苔少,脈象細數,或弦細數。此型多見于素體陰虛內熱的患者。
治宜:滋補肝腎,育陰潛陽。
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六昧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左歸丸等。
3.氣陰兩虛型 癥見全身浮腫、下肢尤甚,過勞則加重,疲乏無力,納少腹脹,大便不調,口干咽燥,心煩急躁,夜寐夢多,手足心熱,舌胖大質紅,苔薄或干,脈軟或細數。
治宜:氣陰雙補。
可選用:補中益氣丸和六味地黃丸同服或交替服用。
4.濕熱蘊郁型 癥見浮腫,小便黃赤不利,大便干結或不爽,心煩急躁,夜寐夢多,舌紅苔黃膩,脈濡數、弦數、滑數,按之有力。本型較常見,在服用激素治療過程中,尤易出現。
治宜:清熱利濕,行水消腫。
可選用:腎炎四味片、保腎康、八正散等,并宜請中醫辨證治療,切勿自服補藥。
常用西藥
1.激素類 首選強的松,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2.細胞毒性藥物 如環磷酰胺,也須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3.利尿劑 如噻嗪類,適用于有顯著水腫或胸腹腔積液的患者,應遵醫囑應用。
4.降壓藥物 如甲基多巴、肼苯達嗪、心得安等,適用于血壓顯著升高者,應遵醫囑。
5.抗凝劑 如潘生丁,常用劑量50一100毫克,每日3次。可作為輔助治療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