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常見癥狀
1.典型發作 發作前常有先兆癥狀,如嗜睡、倦怠、憂郁感,眼前可出現閃光、暗點、偏盲,還可出現面唇、肢體麻木或失語等局限性感覺運動障礙。以上先兆癥狀可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后消退。然后出現劇烈頭痛,可為博動性鉆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多起始于右側顳部,向半側頭部擴散,也可遍及全頭。頭痛可持續數小時或數日后逐漸減輕,常在入睡后完全緩解。
2.其他癥狀 疼痛發作時常伴見惡心、嘔吐、倦怠乏力、閉目畏光、面色蒼白、眼結膜和鼻粘膜可有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等癥狀。
3.發作頻率 偏頭痛呈周期性發作。女性患者的發作常與月經有關。發作頻數因人而異,少者每周或數周發作1次,多者每周發作數次。
常用中成藥
本病可分為肝膽濕熱、風火上擾、瘀血阻絡、痰濕中阻等型辨治。
1.肝膽濕熱 頭痛偏于一側,伴見面紅目赤,心急煩躁,口苦咽干,便于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宜:清瀉肝膽。
可選: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瀉青丸等。
2.風火上擾型 偏頭痛經常發作,可波及全頭,痛熱較劇,心煩口渴、面目紅赤、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脈洪滑數。
治宜:疏風清熱。
可選用:防風通圣丸、黃連上清丸、牛黃清心丸等。
3.瘀血阻絡型 痛如針刺,固定不移,局部絡脈怒張,舌暗有瘀斑,脈沉弦澀。
治宜:活血化瘀。
可選:丹七片、血腑逐瘀丸(片)、活血化癌丸、化癥回生丹等。
4.痰濕中陰型 頭痛且眩,惡心嘔吐,胸悶脘痞,一身沉重,舌苔白膩且厚,脈濡滑或弦滑。
治宜:化痰除濕。
可選:藿香正氣丸、千金化痰丸、平胃丸、小半夏合劑等。
常用西藥
1.索米痛:口服每次1—2片,每日2—3次。
2.滅吐靈:每次1—2片,與鎮痛劑同服。
3.氟滅酸:口服500毫克/日,分2—3次口服。
4.心得安:每日30一120毫克。作預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