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狀態,又稱次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是介于“第一態”健康與“第二態”疾病之間的身體狀態,又稱潛病狀態。這種狀態人群機體雖無明確疾病,卻呈現出活力降低、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下降等生理狀態,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煩躁、憂郁焦慮、胸悶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無力、腰背酸痛、易感疾病等。夏季炎熱,暑濕較重,加上汗泄過多,人體內耗較大,而且又因貪涼淋雨,或夜臥當風,或恣食生冷,陽氣受傷,氣機運轉無力,更易發生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并非常態,它具有雙向轉化特點,既可以向第一態健康轉化,又可以向第二態疾病轉化。擺脫亞健康狀態最主要的是靠積極主動的自我保健措施。中醫從兩方面用藥,以順應《內經》“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
健脾助陽多見疲乏無力、精神不振、腹脹便瀉。常用四君子湯加減,選太子參、白術、云苓、陳皮、白蔻仁、苡仁、山藥、扁豆、葛根、厚樸、蒼術等。
祛濕通陽證見胸悶不饑、頭昏而重、失眠健忘等。常用三仁湯、藿樸夏苓湯加減,選杏仁、苡仁、砂仁、云苓、澤瀉、川樸、半夏、藿香、白術、扁豆、厚樸花、滑石等。
化瘀通陽證見心煩失眠、腰酸背痛、四肢腫脹、咽干口燥等。常用復元活血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選當歸、桃仁、山甲、丹參、川芎、桂枝、茯苓、赤芍、肉桂、枳殼、花粉、葛根、紅花、瓜絡等。
解郁通陽多見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焦慮不安、失眠健忘。常用逍遙散、柴胡舒肝散加減,選柴胡、枳殼、白芍、香附、川楝子、當歸、云苓、薄荷、郁金、合歡皮、厚樸花、青陳皮、砂仁、荷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