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病: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李志平主任指出,體檢必須要有針對性,應該目的明確,集中精力檢查那些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疾病,尤其是排在城市死亡原因首位的腫瘤。時下,大多數醫療保健機構沒有一個成型的系統腫瘤體檢項目,有的醫生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老百姓更是不知道從哪里查起。因此,建立健全規范的腫瘤檢查項目迫在眉睫。
李志平認為,規范的系統腫瘤體檢應該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圍繞腫瘤易發的臟器系統來檢查。第二,符合國情,老百姓易于接受。第三,效價合理,少花錢,見實效。李志平建議將檢查目標明確“鎖定”于呼吸、消化、生殖泌尿三大系統。其實這些系統的腫瘤,已占全部腫瘤的80%以上,采用透視、B超兩種手段即可解決問題。這其中,對呼吸系統,可做胸部透視;對消化系統,可給予消化道鋇劑透視,以及肛門指診、肝膽胰脾超聲檢查;對男性生殖泌尿系統,可做雙腎腎上腺、膀胱、前列腺超聲,對女性可做乳腺、雙腎腎上腺、膀胱、子宮和附件超聲,外加婦科內診。
“此外,腫瘤檢查必須實行‘年檢’制度。這一點十分重要。這就像馬路上飛馳的汽車,每年都要接受檢測,發現問題隨時處理,以此延長‘報廢’的時間。” 李志平形象地打比方說。他指出,許多人在一次體檢后看到自己身體一切正常,就覺得萬事大吉,認為這結果能管許久,三五年內都不用再跑醫院了。實際上,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不停地發生著細微變化。一次體檢結果并不具有長期意義,甚至幾個月內就可能改變。特別是腫瘤、心腦血管等疾病發展速度快,且癥狀不明顯,讓人很難察覺,一旦發現很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他建議年齡在20歲-35歲的人健康體檢應為每3年一次,以查肝功能、腎功能為主,以防感染各種急性傳染病;年齡在35歲-45歲者健康體檢應每2年一次,以查心腦血管、糖尿病為主,以防慢性病出現;年齡45歲-55歲者體檢應至少每年一次,尤其要做腫瘤專項體檢,以早期發現腫瘤或癌癥病變為目的;年齡在55歲以上者,則每半年就有必要做一次健康體檢,以便隨時了解自己身體的健康變動情況。
“有病早治,沒病早防。”李志平介紹說,我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200萬例,每年因癌癥死亡130萬人。但在惡性癌腫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總要有些危險信號,只要抓住這些蛛絲馬跡,做到早期發現,就可以將腫瘤扼殺于萌芽狀態。中國醫學科學院根據我國國民身體情況,提出以下“十大癥狀”,應引起公眾足夠警覺——
身體中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腫塊,尤其是逐漸增大的;身體任何部位,如舌頭、頰黏膜、皮膚等部位沒有外傷而發生的潰瘍,特別是經久不愈者;中年以上婦女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進食時胸骨后常有悶脹、灼痛、異物感或吞咽不順呈進行性加重;干咳久治不愈或痰中帶血;長期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欲減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確原因者;大便習慣改變,或有便血;鼻塞、鼻出血、單側頭痛伴有復視;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潰、出血,原有毛發發生脫落;無痛性血尿等。
李志平補充說,任何癌癥早期癥狀都不是特異性的,因此他提醒人們,一要加強防癌意識,重視健康體檢,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和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更要重視。二是在一般情況下,一次健康體檢只能管3個月—6個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適齡人員每年至少做一次健康體檢,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是進行防癌普查一定要選擇有實力的醫院和專業普查隊伍。這樣,如果在體檢時發現問題,可以繼續得到查、診、治系列服務,避免重復檢查、浪費時間和延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