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男科 | ![]() |
泌尿外科 | ![]() |
婦科 產科 | ![]() |
不孕不育 | ![]() |
兒科 | ![]() |
骨科 | ![]() |
肛腸 | ![]() |
耳鼻喉 | ![]() |
眼科 | ![]() |
口腔 | ![]() |
皮膚病 | ![]() |
性病 | ![]() |
肝病 | ![]() |
心血管 | ![]() |
常見疾。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對我院近幾年來對婦科體檢資料進行分析,著重研究婦科常見病情況,為今后進一步開展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近年在我院門診體檢的6608例已婚婦女,年齡23~62歲,平均(36±10.2)歲。有機關干部、教師、工廠一線的職工,按常規進行婦科檢查及婦科B超檢查,并根據病情或受檢單位安排加做涂片等輔助檢查。
1.2 診斷標準 各種婦科常見疾病均以《實用婦產科學》診斷依據為診斷標準。
2 結果
2.1 體檢人數年齡分布 31~40歲組體檢人數最多為2980例(45.1%),23~30歲組與41~50歲組分別為1512例(22.9%),1632例(24.7%),>50歲組為484例(7.3%)。
2.2 疾病分布 本組婦科疾病為3232例,檢出率48.9%,甚至1例同時患有2~3種疾病,患病率較多的前3位是:(1)宮頸糜爛2336例,占72.3%,以31~40歲組最高1192例(36.9%),23~30歲組居第二556例(17.2%),41~50歲組540例(16.7%);(2)子宮肌瘤460例占14.2%,41~50歲組最高200例(6.2%),31~40歲組164例(5.1%),>50歲組76例(2.3%);(3)陰道炎240例(7.4%),31~40歲組100例(3.1%),23~30歲組72例(2.2%),>50歲組老年性陰道炎32例(1.0%),附件炎120例(3.7%),附件包塊76例(2.4%)。
3 討論
本組婦科普查6608例,占首位的是宮頸糜爛,發病率35.4%,以31~40歲組發病率最高為18%。此年齡組可能與工作、生活、學習以及各方面的壓力、精神緊張而影響激素水平有關。23~30歲組居第二位占8.4%,可能與年輕夫婦性生活頻繁、性知識缺乏、人流及引產等均可使婦科感染增加有關。此比率也可能與體檢婦女年齡分布有關。體檢人員中30歲以下未婚者較多,其中雖然有些人有性生活史,但因隱私而放棄婦科檢查。
陰道炎的患病率也較高,老年性陰道炎考慮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差所致。目前提倡絕經婦女適當進行激素替代療法,可減少此病發生率,其余陰道炎與宮頸糜爛相似。
子宮肌瘤患病最年輕為29歲,初次發現肌瘤為6.4cm×5.4cm。發現最大肌瘤為8cm×8cm。有些多發肌瘤,最大肌瘤雖然不超過5cm,但整個子宮近孕3個月大。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婦女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婦科檢查列入體檢項目已較普遍。本組檢出子宮肌瘤發病率為7%,多發肌瘤48例,最小年齡29歲。如能早發現、早治療,就可能免除手術痛苦和失去子宮的遺憾。在23~30歲組還查出卵巢包塊20例,最大包塊已達5cm×5cm,是已婚未孕者,為避免扭轉或孕期發作,也需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排除隱患。31~40歲組除增強保健意識外還須調整工作與生活壓力。但尚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因怕羞、怕痛、隱私等個人原因而放棄婦科體檢。因此要改善體檢方式,保護隱私。廣泛進行宣傳教育,普及婦女自我保健意識,積極開展群防群治,降低婦女常見病患病率,以提高我國婦女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