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后我還能被重用嗎?
出場人物:張小姐
年齡:28歲
目前狀態(tài):懷孕中
我現(xiàn)在已經懷孕6個月了,看著自己一天天隆起的肚子,心里也是急切地盼著寶寶出世。雖然我所在的公司對員工的各項福利都沒的說,但我還是或多或少對我將來重返工作崗位有些擔心。由于我現(xiàn)在懷孕在身,所以主管新招來一個年輕的女孩幫我完成手頭的工作,一旦我休產假將由她接替我的工作。這個女孩很能干,嘴還特別甜,惹得同事和主管都非常喜歡她,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對我的一種威脅,我感到很不安,但是也沒有辦法,誰讓我現(xiàn)在懷孕了呢,走一步算一步吧。
專家點評:有調查顯示,1/3女性在休完產假后感到自己不再被看重,將近一半的女性相信同事會認為生育后的自己對工作的負責程度會降低。許多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不聘用育齡婦女,也就意味著女性一旦出現(xiàn)懷孕狀況,她們就將失去現(xiàn)在的工作。但在孕期過后,女性又會因為需要更多的經濟保障和自身的尊重需求而重返工作崗位,即使沒有失去原來的工作,也有不少人出現(xiàn)了“不適癥”,換工作或輪崗的需求再次突出。
有人把生育比喻成“階段性的退休”,如果懷孕打了你個措手不及,請千萬要調整好心態(tài),就當成職業(yè)生涯中的一次“危機演練”,它對你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價值的重新評估都是有好處的。就像男人會在自己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帆風順的時候開始重新評價自己的價值一樣,女性往往把自己的職業(yè)打算放在孕期進行,因為生理的因素要求她們暫時離開職場,她們就會有時間做一些職業(yè)方面的反思:“我是不是從事了一個正確的職業(yè)?”“我是不是實現(xiàn)了我的階段目標?”“我應該繼續(xù)還是有所改變?”“今后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工作如何才能與之相配?”這些評估和思考會帶來一定的創(chuàng)傷,但同時能使個人重新拾起或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有些人決定沿著梯子一直爬到最高點;有些人需要重新選擇她們想要的工作;而更多的女性需要通過反復的評估,在工作、家庭和個人理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
職場家庭“丁克”到底
出場人物:孔女士
年齡:42歲
目前狀態(tài):把丁克進行到底
先別“丁克、丁克”地稱呼我,這詞兒在我結婚那陣兒還比較時髦,現(xiàn)在哪還有人提!你看,現(xiàn)在的小青年根本連丁克都不是了,人家現(xiàn)在流行的是“不婚”!
其實,我們結婚時,倒也沒有刻意決定不要孩子。只是結婚第一年,自己恰巧沒有懷孕,緊接著愛人又去國外讀書,3年后回來,事業(yè)發(fā)展前景很好,一拖再拖,便放棄了懷孕這事。如今,15年都過去了,我們自然不會再要孩子了,如果要自己放棄好不容易搏來的職業(yè)經理人的工作,未免太殘酷了。
而且按現(xiàn)在的行情,撫養(yǎng)一個孩子要花費多少成本?有人統(tǒng)計是47萬元。如果從經濟學角度看,生養(yǎng)孩子絕對是項無意義、無回報的失敗投資。有人不服,非說這是“情感的投資”,我可不這么認為,在西方國家,孩子如果能在圣誕節(jié)打電話回家問候一下父母,已經很不錯了,你還能指望他們時時刻刻圍繞在你身邊?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以后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
我親眼所見的失敗“投資”也不少:有的夫妻,父母都很正常,卻生了個腦癱兒;有的父母都是高學歷,兒子偏偏不學好,進了少教所,把一個好好的家毀了,多殘忍!
即便好不容易十月懷胎,生出個健康的孩子,要把他養(yǎng)大、養(yǎng)好,得操多少心!胎教、早教一樣不能落下。剛到讀小學的年齡,就恨不得把他送到國外,生怕他不能成材。有時我在想,如果我自己有了孩子,保不準也會成為這樣的家長,誰都希望孩子強過自己,可理智地來看,這純粹是自尋煩惱!
專家點評:丁克家庭確實早已經成為一種現(xiàn)象,這種生活方式也可謂有利有弊,正如孔女士所說的,沒有了孩子隨之也就少了很多支出和煩惱,但同時在激烈競爭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更容易產生怨恨、焦慮和心理失衡,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來自天真活潑的孩子的親慰、夫妻雙方基于孩子健康成長中的妥協(xié)與理解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如今一些“丁克”也最終會回歸平常人的生活,決定做丁克家庭就要從一開始下定決心,否則會為日后增添不必要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