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古代又稱溺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塊夾雜而下,多無疼痛之苦,所謂痛為血淋,不痛為尿血。尿血一證,西醫認為,正常人的離心尿沉渣中鏡檢每高倍視野≥3個紅細胞時,即稱為血尿。凡泌尿系統疾病、尿路鄰近器官疾病,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疾病,都能引起尿血。中國傳統醫學則認為,無論何種疾病引起的尿血,都是因為熱擾血分所致,熱蓄腎與膀胱是尿血的主要病理機制,但又與心火、小腸火、肝火下迫以及陰虛內熱,損傷脈絡有關,致使營血受熱而妄行,血從尿出。
宜忌原則
尿血多因火旺,但有實火與虛火之分。實者多屬暴起,尿血鮮紅,尿時一般都有尿道灼熱感覺;虛者多屬病久不愈的慢性尿血之人,尿血淡紅,尿時亦無灼熱之感。前者宜吃具有清心瀉火、涼血止血作用的清淡食物;后者宜吃具有滋陰降火,益氣攝血作用的食品。凡是尿血之人,無論虛實,均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肥油膩、葷腥溫熱性食品,忌吃海魚蝦蟹發物。
凡尿血之人,宜選食下列食品:
芹菜 、芥菜、馬蘭頭、藕節、 荷葉 、 白毛根,生地、馬齒菜、蕹菜海參 、花生、柿餅、韭菜、槐花 。
尿血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胡椒、肉桂、 丁香、白酒、辣椒、花椒、大蒜、生姜、洋蔥、茴香、鵝肉、公雞、狗肉、羊肉、各種海魚、蝦子、蟹、芫荽、香椿頭、芥末、荔枝、龍眼肉、川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