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現尿頻、尿急癥狀,而尿液檢查卻查不出問題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在歐美國家18歲以上的人口中,大約有17%的人患有此病,以女性居多,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我國,近年來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中老年婦女。
過去,由于對這種疾病的性質不了解,就把它稱為“女性尿道綜合征”、“不穩定膀胱”等。這種既常見又令人煩惱的疾病,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些婦女為了避免外出時找不到廁所的尷尬,只好盡量不外出。有的人則采取不喝水或少喝水的辦法以期減輕癥狀。
后來,人們才發現,這類患者其實并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而是因排尿功能障礙引起的。直到2001年,才把這種癥狀正式命名為“膀胱過度活動癥”,其真正的病因在于,負責排尿的膀胱逼尿肌過度活動、膀胱對儲尿的感覺過敏,即使膀胱內只有很少的尿液也會產生明顯的排尿感覺。臨床上表現為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必須明確指出,只有在排除了任何可能存在的器質性病變之后,才能考慮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斷。
對策:降低膀胱敏感度
對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建議患者寫排尿日記,詳細記錄每次排尿的時間和尿量,以便醫生分析病情。開始時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預、膀胱訓練和盆底肌肉運動訓練等方法進行保守治療。通過膀胱訓練,患者可掌握控制排尿的技能,打斷精神因素的惡性循環。降低膀胱逼尿肌的敏感性方法:一是盡量延遲排尿,逐漸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毫升;二是采取定時排尿的辦法,提高生活質量。另外,臨床實踐證明,針灸治療能恢復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的協調功能。
現在可供臨床使用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M膽堿能受體阻滯劑,作用于逼尿肌上的M受體,從而減少逼尿肌的活動頻率,緩解膀胱過度活動癥的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癥狀。由于M膽堿能受體阻滯劑會同時作用于腸道、唾液腺,所以可能產生輕微便秘、口干等不良反應。還有一種是黃酮哌酯,它能解除泌尿生殖系統平滑肌的痙攣,降低引起膀胱排空的收縮效率,增加膀胱的容量,消除尿頻、尿急的癥狀。
部分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須同時進行治療。比如,一些更年期婦女的尿頻、尿急癥狀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關,在治療時就可以適當加用雌激素。對癥狀較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幾種藥物聯合應用,加強對膀胱逼尿肌的抑制,可取得更滿意的療效。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