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時期與幼兒時期,各有其生理特點及營養需求。嬰兒期或稱乳兒期,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較快,對熱能、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需要量相對較多。但此時期嬰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胃容量很小,胃壁肌肉不發達,機能較弱,腸壁較薄,滲透性好,腸內的病毒極易透過腸壁進入血液,造成感染。嬰兒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儲存有限,其中鐵、鈣、維生素D、維生素K、葉酸等尤易發生缺乏。1歲以后,進入幼兒期,身體生長速度比嬰兒期減慢,但消化功能增強了,又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由于能直立和行走,活動量增大,肌肉發育較快,骨骼也變得堅硬。1歲幼兒每天需要熱量4 200焦,3歲時可達5 400~6 300焦,所以幼兒膳食中應有足夠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
宜忌原則
由于生理特點不同的緣故,嬰兒期無咀嚼能力,所以宜吃乳汁或液體流質食物,6個月以后的嬰兒,還宜添加松軟如泥的輔食。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增加很快,出生半個月后,宜加維生素D或魚肝油;1~2個月宜開始添加鮮果汁、綠葉菜汁,以補充維生素C;3~6個月后,宜補充造血的主要原料鐵質,可采用添加雞蛋黃粉的辦法來補充;7~12個月嬰兒,營養宜豐富多彩、擴大輔食范圍,宜增添一些瘦肉糜、肝末、碎萊、果汁、米粥、爛面條、面包、餅干、豆漿、魚末等。忌吃生冷、堅硬、不潔、變質的食物,忌食多糖(淀粉)之類嬰兒難消化的食物。幼兒期消耗量逐漸增加,消化能力也逐漸增強,故幼兒營養宜豐富,每天宜吃些魚、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配合食品,宜粗糧細糧搭配,宜葷菜素菜搭配。嬰幼兒均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黏糯難消化食物,忌吃零食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