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不宜過正
腎病患者應忌豆制品之說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更早的時候,臨床上對蛋白尿、浮腫和低蛋白質血癥的腎病患者,主張補充大量蛋白質;患者也誤認為尿蛋白質丟失多了,就應該吃得好、補得多,浮腫消失得才快。然而,這樣的治療事與愿違,患者蛋白質攝入越多,蛋白質漏出越厲害,腎臟呈高濾過狀態,負荷加重,腎臟功能減退加快。所以,近20年來醫務界轉而主張腎病患者應攝入伏質低蛋白飲食。所謂優質蛋白質,是指肉、魚、牛奶、蛋之類動物蛋白質,患者不應禁忌,但總量要嚴格控制。而植物蛋白質等粗蛋白質,則應限制攝入,結果就把豆制品打入了“冷宮”。
不料,這樣的轉變又矯枉過正。腎病患者嚴格遵照優質低蛋白質飲食后,蛋白尿雖然減少了,腎功能下降速度也有所減緩,但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卻增高了(高達30%—60%),而營養狀況如何又是決定患者生活質量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吃植物蛋白質的優質低蛋白質飲食患者菜譜很窄,沒有多少菜可選擇,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食欲差、生活質量下降、貧血加重、免疫力降低、感染增多和死亡率增高。
推出“中庸之道”
高蛋白質飲食使腎病患者尿中蛋白質漏出增多,但過分強調優質低蛋白質飲食又引起營養不良等諸多弊端,似是魚與熊掌難以兩全。經過不斷摸索,不少學者又推出一種“中庸之道”,認為動植物蛋白質比例適當的(動物蛋白質與植物蛋白質之比為3:2)飲食對腎病患者較為有利。豆制品作為一種主要的植物蛋白質,不但膽固醇和磷含量較低,而且宣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國外以大豆蛋白質為主的素食可使腎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減少、腎小球高濾過減輕,因而豆制品重新又得到腎病專家的青睞。
驗方“黑科豆丸”
腎病患者不必禁忌豆制品,還有一個有力的佐證:有利水消腫作用的多種豆類,自古以來就是中醫治療腎病的常用“武器”。我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用黑料豆丸(由黑大豆、蒼術、黃芪等組成)治療腎病綜合征(低蛋白質血癥)。無論是動物實驗還是臨床研究都證實,它對低蛋白質血癥、高血脂和蛋白尿都有顯著改善作用。
至此,也許有人要問:既然豆制品對腎病患者有益處,那么是否可以不受限制放開進食?非也。除了上面提到的動、植物蛋白質比例要控制之外,腎病患者總的蛋白質攝入量(包括動物蛋白質和豆制品等植物蛋白質)也仍要控制在每日每千克體重O.7—1克之內,腎功能較差的患者還需相應減少。在此前提下,面對品種繁多的豆制品美食,腎病患者可適量選用。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