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游業資深人士最近披露,“歐洲游”以往曾存在三大陷阱,提醒中國游客謹防在“超低價”的誘餌下被拉進泥潭。
隨著中國“黃金周”的臨近,歐洲各旅游機構正翹盼著“歐洲游”給今年的業績添上喜人數字。在各方面加緊“備戰”的同時,有業內人士提醒國內游客,目前出現一些打出“超值”、“超低價”招牌的歐洲游可能會出現過去的所謂“三大陷阱”。
一是“瞞”,既報價中故意隱瞞旅行中必須支付的費用,如機場稅、保險費等,使報價“顯得”很便宜,但是到時游客如果不“自費”承擔這些費用,連國門都出不去,或者出得去回不來。
二是“逼”,導游從游客的購物中拿回扣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為此不少游客早就有所提防,對導游安排的購物十分抵觸。但是個別導游采取“你不買我就不走”的戰術,半脅迫地逼游客就范。更有導游干脆推行“無景點行程”,每逢重要景點,總是利用合同含糊、語言不通等漏洞,讓游客置身在“交錢去”、“不交錢就不去”的絕境,并借機哄抬票價,從中牟取暴利。
三是“逃”,由于個別旅行機構在報價根本沒有利潤的情況下,將游客按人頭“賣”給導游,使得導游從游客的服務者變成了游客購買力的擁有者,在這種情況下,游客就成了導游收回成本并獲利的工具,想方設法從游客口袋中掏錢成了必然。在上述“逼”的辦法用盡之后,如果導游覺得所“買”的旅游團的購買力“不值”,就會象丟掉一只不合腳的鞋一樣,將整個旅游團一甩,自己逃之夭夭。
此間旅游業人士指出,個別旅行機構不擇手段地進行惡性競爭,是導致出現上述三個陷阱、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直接原因。但是業內人士同時也強調,一些中國游客消費習慣和消費認識上的誤區,也是促成上述情況出現的間接原因。據介紹,目前中國“歐洲游”游客最主要的三個情結是:花的錢越少越好、去的國家越多越好,整個行程不長不短更好。至于報價低的原因,時間有限而景點多的矛盾等因素,不少游客則并不在意。這就給打著低價幌子損害游客利益的一些人創造了發財的機會。業內人士還說,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開始借鑒西方人旅游度假的三個原則:一是提早計劃,二是選點而非選線,三是簽一份將盡可能詳細的旅游合同。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