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求助只需跨越心理障礙 結局:阿秋接受了朋友的好意幫助。而且事實是,迫切想見自己昔日好友的陳安同樣非常開心。她們一起購買材料,一邊為阿秋粉刷和裝飾新房子,一邊回憶兩人的那些舊日趣事。阿……
結局:阿秋接受了朋友的好意幫助。而且事實是,迫切想見自己昔日好友的陳安同樣非常開心。她們一起購買材料,一邊為阿秋粉刷和裝飾新房子,一邊回憶兩人的那些舊日趣事。阿秋還學會了很多裝修和修理的小技巧。
心理分析:阿秋其實根本不必如此緊張,因為最終這個決定取決于對方。要求是她提出的,她自己會進行判斷和決定這個事要怎么做。大部分人其實都非常熱心,尤其是你在過去曾經給予過幫助的人。
阿秋的新房子下來了,好朋友陳安自告奮勇要去新居幫她粉刷墻壁、買家具和裝飾窗簾等。盡管阿秋很喜歡和欣賞陳安的審美觀點,而且知道她做這些輕車熟路,自己還能學到不少東西,但是她很擔心,讓陳安請假,每天從城市這頭開車到另一頭,把幾乎一周的時間花在為她的新家干活上是不是很合適呢
接受送上門的好意
結局:懂得了與同事們分攤做事,讓下屬和老板都認為李強是一個很懂得團隊合作、非常具有團隊精神的人。
心理分析:李強的擔心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剛上任就把事交給同事做,有發號施令的嫌疑,二是向同事尋求幫助會讓領導認為自己不夠能干。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尋求同事幫助其實是資源的浪費,很多同事都很希望為其他人提供專業上的幫助,而且通過求助與幫助還能迅速地和同事們建立起更好的關系。
李強被任命為辦公室主任,工作范圍增加了很多,而且對他來說這個新職位有很多需要學的東西。但即使他已經很忙碌,當其他同事找他幫忙做什么的時候,他都盡量滿足。其實他也明白,這里面很大一部分可以交給其他同事去做,但是他沒有開口,而是自己把這些事都扛起來。
需要克服的
心理障礙:我會不會被認為能力不夠,不能勝任這項工作
有些事可以交給同事做
如果你并不確信對方是否會答應,擔心聽到“不”,不要緊,這個人直接說“不”,至少給了你足夠的時間再去找下一個人。
還有一點很重要,在尋求幫助的時候,要讓對方覺得日后當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也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當你在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要讓對方感覺你尋求的幫助非常必要而且對你非常重要,比如你說,“這事可能有點麻煩,但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當對方猶疑的時候要懂得給對方臺階下,“我很理解,這件事對你來說可能有些難度。做不了沒關系,我再想想別的辦法。”
求助時要注意一些技巧
結局:錢青聽兒子說有同學和自己住一個小區,家長可以輪流接送孩子,于是鼓足勇氣加入了此次拼車活動。結果兒子在拼車的過程中結識了更多的新朋友,錢青也發現別人的車技可以信任。
接受幫助同時意味著你要放棄控制,完全信任對方,而且相信對方能把這件事辦好。
對很多人來說,自己親自做事似乎更安全和完美,比如讓自己10歲的孩子學洗碗,洗不干凈可能得自己返工;聚會后招呼朋友幫忙收拾,還不如自己一個人熬夜整理。但你得這么想:“兒子學會洗碗應該更重要吧!家里有點亂是世界末日嗎?”隨它去吧。
心理分析:來自父母內心本能的擔心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過于擔憂對父母或者孩子來說都是不健康的。
錢青42歲,她從來不相信別人的車技,所以無論兒子去哪兒都是她親自開車接送,盡管這意味著時間、汽油的成本不低,她還是不能接受孩子乘公交車回家,擔心兒子坐別人的車出現閃失。
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如果我不親自做,這事就沒法做好。其
心理背景是,如果我交給別人去做就交出了自己的掌控權。
別人也可以把事情做好
結局:張唏鼓足勇氣向鄰居說出了自己的請求,王玲表示很樂意幫忙成為張唏孩子的緊急聯系人。好處還不僅如此,張唏還收獲了一位好朋友,如今她們經常一起聊天、逛街、喝下午茶。
心理分析:其實,偶爾向別人尋求幫助,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更不用覺得丟人,應該認為懂得尋求幫助是一種優點。因為這代表了你能夠正確分辨自己的能力范圍,懂得事先進行合理安排。向別人求助可能會顯示你的弱點,比如張唏這件事,可能顯示了她在關鍵時候找不到更親近的人來幫忙。但是學會適時地向適當的人尋求幫助不僅有利于解決問題,同時還能大大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事實上,只要你愿意放下架子,承認自己有那么一點點脆弱,作為回報,別人也會樂意給予你幫助。
張唏和丈夫家都不在本地,朋友基本也都是上班族,抽出時間接孩子顯然是不現實的。想來想去,只有鄰居王玲作為一個全職太太是比較清閑的。可是平時鄰居們的往來并不多,這么求人家合適嗎?而且張唏更擔心的是,如果就這么找王玲,王玲一定會覺得她很可憐吧,肯定是因為沒別的朋友了,才來求我這個不熟悉的鄰居
孩子大了,能上幼兒園了,這本是件高興的事,可是孩子去幼兒園頭一天帶回來的一張需要家長填寫的字條卻叫張唏為了難。孩子的老師要求家長提供一個緊急聯絡人名單,就是說,如果張唏和丈夫都無法按時接兒子放學,幼兒園該與誰聯系
需要克服的
心理障礙:我很可憐,朋友太少,關鍵時候找不到更親密的人幫忙。
請鄰居幫忙照顧孩子
在這個越來越講求獨立自主的社會中,很多人發現,請求幫助是一件特別令人為難的事,往往“我能求你件事嗎?”這樣簡單一句話,卻要在腦子里繞無數個彎,羞羞答答地依舊難以出口。問題出在一個“求”字上,我們被教育要堅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已經不善于柔弱。不過在目前這個日益提倡資源共享的世界,求助很可能是解決問題最便捷的方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需要的只是跨出自己設置的
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