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爸爸:不要猶豫對孩子說我愛你 更多的道理不用講了,我只想說:幼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心呵護,他們睜開眼睛,看到誰,就和誰親。是否親生都決定不了這種感情,要不然怎會有那么多孩子與奶奶外婆親,甚至是……
更多的道理不用講了,我只想說:幼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心呵護,他們睜開眼睛,看到誰,就和誰親。是否親生都決定不了這種感情,要不然怎會有那么多孩子與奶奶外婆親,甚至是保姆呢?即使是親生母親,長期疏遠幼兒,孩子的心里和媽媽也不親。而童年的經歷和感受往往影響人一輩子。
也許有爸爸抗議: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我個男子漢做不來。沒關系,還有更簡單的:提早一點回家,趁孩子還沒睡,問個好,摸摸小頭頭,抱抱更好;周末花點時間陪孩子踢球游泳逛公園;出差時花一點點時間來與家里的孩子打聲招呼;放棄一場與陌生人的宴會,請自己的孩子外出用餐。這些言語和時間應該不吝嗇吧。
不提美國人,那么爸爸們就學學中國媽媽吧,媽媽們在忙事業(yè)和家務的同時,沒有忘記給孩子示出滿滿的愛意。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媽媽就深情地不時輕喚“心肝寶貝”;用最溫柔的眼神注視搖籃里的小天使;整夜流淚陪伴生病的寶寶;第一時間擁抱撫摸受傷的孩子;風雨無阻護送孩子上學和學才藝;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做人;下了班第一句話“寶貝,今天想吃點什么?”·······我見到有的爸爸對于父親節(jié)不如母親節(jié)熱鬧,有點不快,和自己的另一半比比
心理一定平衡了,爸爸們不能單方責怪孩子呀。
剛來美國時,我常見到父母對孩子說“I Love You”,打電話這是結束語。一開始認為是多余的話,父母愛孩子,用得著說嗎?后來我逐漸覺得很有道理,你看,我們成年人也會因為聽到一句溫馨的話語、見到一條問候的信息而感動,那么年幼的孩子呢?他們不是更需要看到和聽到爸爸對他們的愛嗎?“大愛不言”讓不諳世事的孩子多難揣摩啊。
如今的一些爸爸呢,也有自己的理由,職場壓力,競爭激烈,盡管有老人幫忙,還有保姆,但爸爸們更有太多事務和應酬,歸家時,孩子早都入了夢鄉(xiāng)。早上孩子起床上學,爸爸還在酣睡,又錯過了見面時機。爸爸會對孩子解釋說:我這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你的將來打拼。
中國傳統說“父愛如山”,父親是兒女和家庭的堅強后盾,是中國父親們的美德,但也塑造出父親對子女居高臨下、鐵面威嚴的形象。在我的父親那一輩,他們含辛茹苦、忍辱負重,上有4位沒有任何退休金和福利的老人要贍養(yǎng),下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兒女,生活的重擔壓得他們失去歡聲笑語。這些爸爸們未能向子女表示細致的關愛,可以理解。
有朋友提到在中國父親節(jié)比母親節(jié)冷清多了,其實在美國也沒有太例外,因為母親與兒女之間天然的血脈相聯,比父親占了優(yōu)勢。還有什么原因呢?爸爸們是否不夠重視一件日常要做的事?那就是:向孩子示出自己的愛。
近日讀幾位朋友的博客提到父親節(jié),想到父親節(jié)沒寫什么,有點遺憾。今天寫的不僅僅緣自父親節(jié),而是早有的感想,涉及在中國的爸爸,也與人在美國的中國爸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