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衛生 不要試圖通過爭論使人發生改變。同學之間常常爭論,若是為探討問題,這是有益的,但試圖以此改變對方,則往往會適得其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種觀點(他在爭論中堅持的觀……
不要試圖通過爭論使人發生改變。同學之間常常爭論,若是為探討問題,這是有益的,但試圖以此改變對方,則往往會適得其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種觀點(他在爭論中堅持的觀點)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當你反駁他的觀點時,便或輕或重地對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脅。所以爭論雙方很難單純地就問題展開爭論,其間往往滲入了保衛尊嚴的情感。這種情感促使雙方把爭論的勝負而不是解決問題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贏的一方常常難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這看成是自己尊嚴的勝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證。而輸的一方則會覺得自尊受到傷害,他對勝方很難不產生怨恨。所以爭論對人際交往常常是一種干擾因素。我們何不去多多贊賞別人身上那些閃光的東西呢?
邁進大學校園的學生,因剛從緊張、繁重的高中學習生活中走出來,沒有時間和機會深入社會,對人際關系,他們的大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因為人際關系不佳而苦惱,甚至產生種種
心理問題。我們認為,了解并認識到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規律,可以為那些為人際交往而困惑的同學指出一個方向,并迅速打開局面,從而為自己贏得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但許多同學,包括一些才華和品質都很優秀的人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極的自我意象。在與人交往時,常常會產生“他會喜歡我嗎?會尊重我嗎?”的疑問,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防衛心理。由于對自己的某種東西缺乏信心便想掩飾,掩飾心理所帶來的行為表現或是夸張或是封閉,帶有表演給人看的味道。再者,由于時時注意別人如何評論自己,心情難以輕松下來,所以其言行、表情總會顯出某些不自然的東西,交往氣氛也會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之所以有以上差異,是由于習慣性暗示在起作用。運用積極暗示能夠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經常在心里默默對自己說:“我是受歡迎的人!”每天早晨醒來,都要充滿信心地默誦這句話。除言語暗示外,還可運用形象暗示。在頭腦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良好的交際者,直到這種形象在頭腦中能夠栩栩如
生地浮現出來并根深蒂固。這就是西方
心理學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3、把每個人都看成重要人物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人身上仿佛有一種魔力,周圍人都樂于聚在其身邊,這類人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結識許多人。心理學研究表明,這類人大都具有良性的自我表象和自我認識:“我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我喜歡與人交往。”這樣的心態會使人以開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他們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為主的防御心理,因而言談舉止輕松自在,揮灑自如。在這種人面前,很少有人會感到緊張或不自在,即使一些防御
心理較強的人也會受其感染而變得輕松、開放起來。同學之間的交往,許多時候都是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求得一種輕松感,所以能滿足這一愿望的人自然會有一種吸引力。
自我尊嚴得以維護,自我價值得到承認,這是許多人最強烈的
心理欲求。我們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這一點,才能對應自如。的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當我們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時,也應將心比心把別人也看成重要的。據此,在交往中,我們應注意:讓他人保住面子。被人暴露自己的“小”,這是許多人所反感的,因為這威脅到了他的自尊。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
2、主動而熱情地待人
心理學家發現,“熱情”是最能打動人、對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質之一。一個充滿熱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緒傳染給別人。在這里,首先讓自己變得愉快起來是必要的。一個面帶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納。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煩惱的事,但我們不應被它們所奴役,而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學會愉快地面對生活可以從行動入手,讓自己高興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行動和感覺是并肩而行的。因此,如果我們不愉快的話,要變得愉快的主動方式是,愉快地坐起來,而且言行都好像是已經愉快起來的樣子,這樣就可以改變不愉快的心情。要熱情待人還須從心里對他感興趣,真心喜歡他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于這種人。只要你對別人真心感興趣,在兩個月之內,你所得到的朋友,就會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