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專題推薦: 老年疾病 生活技巧 家居用品 裝修建材 家用電器 家庭藥箱 外出旅游 局部減肥 心理疾病 眼眉整形 水果健康 美食做法 食材大全 小吃做法 食療功效 飲食知識 |
斯圖加特美術館暨德國國立美術館新館,建成于1983年,還在方案階段時,就成為德國自50年代以來,第一個不僅在建筑師中間,也在感興趣的公眾中間激起軒然大波的建筑設計。
多年前在新館的施工現場,就連那些在工地已經干了快 年的工人和模板工,都沒見過像這樣的設計,當他們第一次看到圖紙時,他們說:“這堆垃圾是什么玩意兒?”可是現在它建成后,他們站在遠處欣賞說:“這是我們干的。”他們感到非常自豪。
這些成就要感謝建筑師詹姆斯·斯特林,他將古羅馬斗獸場、古埃及神廟等古代元素同構成主義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墻和管道、大眾商業化的室內頂棚等現代元素并置為一體,各種元素不和諧地相互碰撞,制造出了一種富有魅力的“雜亂無章” 的感覺。同時他的設計并沒有摒棄歷史文脈,只不過他不再是用傳統的、軟綿綿的、彎曲的融會方式,取而代之,他采取的是有力的,決斷的呼應形式。
與此同時,設計也很好地完成了城市中心區的博物館建筑所面臨的“任務”,即在樹立自身形象的同時,還要重視市民的參與性。新館將這一問題的解決體現在建筑空間與街道形態的融合與優化上,并成功地推行了一種帶有露天雕塑廣場,室內外相結合的、與城市生活互動的美術館模式。新館通過一條自東向西繞過建筑中央下沉的陳列庭園的公共步行道,將建筑兩側有高度差的道路聯系起來。這條步行道結合直線與曲線的坡道在不斷變化當中與下沉庭園的雕塑藝術品相遇,成為一條充滿趣味的交通路線,使市民能夠更多地感受到美術館的藝術魅力。
美術館成功地將城市道路引入建筑內部,以完全開放的格局融入城市當中,這也使得路過的市民能在穿行歐根街和烏爾街時,自然地欣賞到雕塑公園的展品,感受到美術館的藝術氛圍,從而使美術館成為城市景觀的一個有機部分。該建筑的成功設計為建筑師斯特林贏得了1981年的普利策獎,也吸引了大量的優秀展品,成為眾多游客斯圖加特之旅不可錯過的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