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保姆式照料走向專業化護理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最多的國家,衰老等自然規律所導致的老年性疾病困擾著不少高齡老人。為這些高齡老人提供比較完備的老年護理,十分必要和迫切。 老年護理有著……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最多的國家,衰老等自然規律所導致的老年性疾病困擾著不少高齡老人。為這些高齡老人提供比較完備的老年護理,十分必要和迫切。
老年護理有著特定含義,它是指對老年人疾病的治療護理、某些內科慢性疾病或一些外科病患的醫學和心理學康復護理,對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護理,以及對病危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和臨終關懷等。國際上通常把老年護理分為家庭護理、社區護理和養老機構護理。在我國,這三類護理都面臨著專業護理人員缺乏、醫療設備陳舊落后等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老年護理尚未形成規模與體系,而觀念落后更是制約老年護理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很多人將老年護理誤解為保姆式的照料,認為讓接受照料的老年人吃飽、穿暖、住好即可,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精神慰藉、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等深層次的需要。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善,我國眾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就無法得到切實保障。因此,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業,使老年護理逐步走向專業化,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同時,發展老年護理業還能緩解城鎮的就業壓力。比如,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老年護理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夠進行一些必要的醫療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可以幫助他們在家庭護理或養老機構中找到合適的工作。
促進老年護理業的發展,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老年護理業的支持力度,如對老年護理機構實行稅收優惠、加強對社區護理組織的扶持、加大對老年護理基礎設施的投入、建立護理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等;另一方面,社會各方面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與培訓,如在中等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增設健康教育、預防醫學、社區護理、老年護理等課程,在大學本、專科護理教育課程中加入老年護理的內容等,以培養專門的、高素質的老年護理人才。